奇快文学 > 其他小说 > 永陵城 > 第8章: 更迭

第8章: 更迭(1 / 3)

直至今日上了年纪的人,不能提起五八年。提起五八年那就有说不完的话,什么吃棒子面窝窝,红薯面窝窝,榆钱,槐花,那都是时令美食。过了季节就没了,然后就是野菜,树叶,树皮,最后只能是观音土(观音土传说在古时,王屋山地区曾经流行过一种瘟疫,染上瘟疫的人面黄肌瘦,没有食欲,胃里还一个劲的反酸水,整个人病得像是干枯了的树枝一样。后来观音菩萨知道了这里的人间疾苦,就变成了一个妇人下来解救万民。菩萨采来神山上的仙土,混合着人间的面粉炒制,然后把炒熟的东西分给百姓吃,很快百姓的病就痊愈了。后来百姓为了感谢菩萨,就管这种神土叫“观音土”。它是一种粘土,里面有镁,锌一些矿物质,虽然看上去“营养丰富”但毕竟是土,没有饮食功能,吃到肚子里无法消化,让人腹胀如鼓,极度的难以排便,吃一次两次还不至于要命,吃多了就会被“撑死”)。据传也出现过“人吃人”的局面。

生活在现代社会里,不管怎么难熬,也不至于饿死,就算是乞讨,也有地方讨,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一样没有粮食吃,乞讨也无门。

永陵城的情况不用多说,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了田地,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,虽然苦些,但是毕竟没有压迫,没有剥削、没有仗势欺人、虽有时候会有些不公的地方,但整个社会大环境是好的,当官的和老百姓一样,下基层参加劳动,没有一点官架子,不但没有官架子,见到老百姓还跟亲人一样,那个场面应该就是我们长听到的“鱼水之情”吧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永陵城的行政区域重新划分,分为东、西、南、北四关和四街,老城门以内称之为“街”,老城门以外的称之为“关”,街内的都是永陵城老门老户,街外的基本都是流民,也有个别的从街里搬迁至街外,但是少数。

东门外很多都是从乡下搬迁至此,西门外就有三户,栗家、孙家、张家三家是从城里搬迁来的,其余很多一部分都是外地人,投亲靠友的,为做买卖方便留在此地的,也有些乞讨要饭的,南、北和东、西几乎是相同的。

时光飞速,历史的脚步进入共和国第九个年头,一切事物好像没有什么变化,好像又都在变,有一个实际问题是回避不了的,连年的自然灾害,农业欠收,食物供应不足,导致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紧张。

计划经济时期就是农民种着地,收了粮食,再供应城市人的吃喝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农民在给全国各个行业供血。粮食欠收,那就很快的会供血不足,那就要出问题、出毛病。

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跟老大哥苏联关系闹掰后,之前援助的项目,图纸撕毁,资金撤离,人员全部返回苏联,一堆烂摊子扔给了中国的专家和工人。

赫鲁晓夫还猖狂的叫嚣着从各个渠道封堵中国,要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。

当然中国人自古就不惧怕强大的外敌,不是地道的中国人,是理解不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的。

人民公社这个新的名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同时诞生,人民公社上建立党委,领导者称为公社书记,行政职务有社长。一个乡为一个人民公社,有一名公社书记,一名副书记,有一名社长,两名副社长。人民公社分为“农业合作社”和“共产主义卫星社”。下设生产大队,大队建立党组织,大队书记一名,一面全管,事无巨细,上管天,下管地,中间还能管空气,一位副书记兼任生产大队大队长,主要负责抓生产。生产大队下面设若干个生产小队,建立支部一个,指导员负责全面工作,有一名生产队长,负责生产。一级一级的管控,组织相当严密,这就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“政社合一”,党管一切政治体制。从上至下,一级一级的党组织,时刻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任务。

据听说蒋介石从台湾派出很多间谍,前脚刚踏入大陆的地界,后脚就被抓了起来,根本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。一个大队书记就是本公社的天,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坚持每天汇报到他那里。中央有了新的指示,是什么时间接到的通知,就什么时间开会传达,没有白天和夜晚之分。经常都

从战略上藐视敌人,在战术上一定要谨慎应对,毕竟苏联当时是世界上头号大国。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家庭和家庭之间都是一样的,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有的只是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已。作为一个国家,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,作为个人儿女的利益高于一切,人一辈子只有儿女连心、金钱连心,其他的事情即使伤心难过也是暂时的。

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开始,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,河南、四川、山东、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尤为严重。旱灾、洪涝、霜冻、风雹等常见灾情外,还出现了并不多见鼠灾和蝗灾。大旱之下,农民不仅吃不上粮食,有些地方连饮水都存在困难。这对以农业为主的新中国来说,危险简直是致命的,雪上加霜苏联看准时机,持续和我国的关系恶化,导致两头夹击,可想而知,当时新中国站在生死边缘。

河南省自古是小麦的主产区,特别是豫东平原,是华北最大一个平原地区,小小豫东平原约7.5平方公里,不仅要解决河南将近四千万人口的吃饭问题,还要供应其他省份。自古就流传“得中原者得天下”。这不是一句空话。

豫东平原也不例外,同样遭受了旱灾和蝗灾,并不时传出鼠灾的疫情。

当时流传这样的顺口溜“旱三年涝三年,一连六年没收田。头三年上遭荒旱,后两年上大水淹;盼着六年上青苗好,来了群蝗虫又吃干”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 八零,改变命运从让丈夫高考开始 嫡女变炮灰?重生干翻系统夺命格 离婚是吧,我转身迎娶百亿女总裁 庶女金贵,世子爷你轻点 仙法宝典 努力学习魔法,归来仍是麻瓜 换亲后,残疾战王被我娇养了 重生嫡女骨软身娇,诱翻京城一众大佬! 斗罗:穿成唐三妹妹,被迫成神 除我以外,全队反派